香港是我家 不要破壞她
全國政協委員 720守護香港集會聯合召集人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會長
陳仲尼
六月中旬至今,香港的示威行動未見平息,遊行活動更有蔓延至十八區的跡象。各區接連出現的「連儂牆」效應,同時引發地區居民不滿,不同政見的市民更因此發生口角對峙,甚至推撞,使社會撕裂情況進一步惡化。面對社會矛盾日深的情況,我感到十分痛心。我們都是生活在獅子山下的香港人,當然希望香港繁榮穩定。作為香港的其中一位市民,我希望借機會分享一些想法,讓社會大眾「停一停,想一想」,盼望政府與市民能重新建立互助互信的關係。
「連儂牆」由於在公共地方公開警員個人私隱,這個客觀事實已表明「連儂牆」不單純是讓市民表達訴求,而是成為侵犯個人私隱的工具。然而,正確表達意見,理性提出訴求是改善社會進一步和諧發展的不二法。因此我建議政府可以「主動」在十八區各指定公共空間設置「心聲Post-it」,讓市民貼上自己的意見,讓市民不分政見,有序發聲。並訂明細則,只要訴求不違反《基本法》及法律、不涉及欺凌暴力字句以及不披露個人資料等內容,不分政見,市民都可以自由地表達對政府施政的訴求。
最近遊行後不時演變成大規模的衝突,香港人互相傷害、互相責罵,實在令人感傷。建議政府可考慮安排遊行人士代表,警方及監警會在遊行前舉行三方會談,認真討論遊行期間警方以及遊行人士可以攜帶的裝備及討論秩序安排,避免和平示威結束後釀成更多的衝突事件。
事實上,一直有意見認為,政府未能充分掌握民意導致出現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過去,政府一向倚重多個不同的諮詢以及法定組織,了解市民的意見,為推行政策進行諮詢的工作。不過,這些年,市民對政府施政怨言加重,「深層次矛盾」加劇,明顯地溝通渠道出現了「缺口」,諮詢架構失去應有功能。
考慮到長治久安的管治情況下,建議政府改組諮詢架構形式。現時特區政府約有四百多個諮詢及法定組織,政府共委任約四千多名社會人士加入。雖然諮詢架構的性質和功能與區議會及立法會不一樣,但是,廣大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聲音和訴求,可以透過這個渠道及平台在體制內反映出來。當諮詢架構吸納更多青年人的聲音,政府自然就更有效了解的年輕人的想法,因此政府需要謹慎處理遴選委員問題。
目前政治矛盾令青年人對部分政黨存負面意見,他們憂心政府委任這些政黨成員出任委員,無助政府聆聽青年的聲音。在委員委任制度上,建議除部分須具有專業背景的諮詢委員會外,政府可以考慮在諮詢委員會委員內,撥出部分議席供有志參與的年青人加入,透過不同的遴選方式產生,以肯定其加入政府諮詢委員會工作,同時,亦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管治的人才。
與此同時,很多市民以及青年朋友都未必清楚詢諮委員會的工作,以致委員會未能完善發揮「下呈上達」功能,政府施政也就未能做到「上呈下達」。建議諮詢委員會定期與學界代表舉行集思會,交代相關工作,也透過公開會議聆聽青年人對政府施政建議。
為了增加青年人向政府表達訴求空間,建議司局長除透過網誌與年輕人溝通外,同時積極籌辦每半年與學界代表進行公開對話,檢討青年政策工作成效,拉近與年輕人距離。
這多個月來,香港早已「傷痕累累」。我期望,各界能夠放下成見,讓香港重新出發。